励志姐”王艳苓受益扶贫政策,二次创业让日子越来越红火“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丢人” 07-24

  

47岁的王艳苓身高不足1.5,是汶上县苑庄镇白西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。由于股骨头发育异常,自幼便下肢四级残疾。多年来,她不等不靠、自食其力,自办巧媳妇缝纫修补店,自学修补衣服、换拉链、配钥匙、修鞋等技能,从毫无谋生能力的残疾人摇身变为样样都会的巧媳妇,用双手撑起了一个家,用爱心感动了一群人,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脱贫“励志姐”。

  东借西借勉强度日,全村人几乎都成了她家债主

  走进王艳苓的巧媳妇缝纫修补店,她正忙着修补衣服。交谈中,她话语朴实亲切,脸上挂着笑容,目光中透着乐观、自信、坚毅。王艳苓幼时股骨头发育异常,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,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,大胯错位,步行十分艰难。1996年,王艳苓和丈夫王建民结婚。最初几年她尝尽了生活的苦楚。由于家境贫寒,全家人都吃不饱,婆婆只能东家借十斤面,西家借五斤米勉强度日。时间久了,全村的人几乎都成了她家的债主。生性要强的王艳苓看着一贫如洗的家、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,决定自己想办法挣钱。

  2000年,受益于上级对残疾人的扶持政策,王艳苓到县里的四棉公司上班,一个月200元钱,全家人吃喝不成问题。有了钱,王艳苓借来邻居的一辆三轮车,推着冒尖的一车米、面、小麦去还账,把公婆多年的欠账都还清。

  刚开业那两年啥都干,晚上只睡两个多小时

  2005年,四棉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倒闭,王艳苓也随之下了岗。她不顾丈夫全家人的反对,在东槚村开了个小商店。由于没有销售经验,小店很快关门停业,并欠下了一堆外债。创业失败,她并没有低头,而是竭力通过自身努力走出生活的困境。

  2014年,王艳苓的家庭被列为白西村贫困户,享有健康扶贫、产业扶贫、保障扶贫等一系列的扶贫政策。面对政府的帮助,王艳苓心存感激,也更加努力地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着。在镇扶贫办的帮助下,她进行了第二次创业,在汶上实验高中附近开起了巧媳妇衣服修补店。

    刚开业那两年,生意惨淡,她编汽车坐垫、剪衣服线头,啥都干,还跟着别人学会了翻新羽绒服。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挣点钱,她晚上只睡两个多小时。因为她干活利索、为人实在,缝纫店的生意渐渐好起来,前来挽裤边、钉扣子、修拉链的人络绎不绝。有心的她又拓展了新业务,办手机卡、为电动车充电,又学习了绣花、配钥匙、换拉链等技术活。一年下来,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每年为她带来一万多块钱的收益,家里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。王艳苓说,她啥都能干,靠自己的劳动挣钱,也不觉得丢人。

  热心乡邻互帮互助,心怀感恩回报社会

  “如果附近没有配钥匙、修鞋、换拉链的地方,就要跑到县城里去修,现在家门口就有,方便多了。”村民郭胜利拿着鞋前来找王艳苓维修。自从开办了巧媳妇修补店,周围的村民们纷纷前来照顾王艳苓的生意。

  除了勤劳肯干,王艳苓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。每天早上她打扫自己店面前的卫生时,总是把邻居郭大嫂家门前的地面都一块扫干净。秋季农忙的时候,只要有空,她就会到郭大嫂家帮忙剥玉米。看到比她家庭条件更困难的村民前来缝补东西,王艳苓都会免费服务。村民有时修补衣服,当时没钱,经常赊账,王艳苓也从不计较。村民看到她腿脚不便,总是及时送还欠款,有的村民还将自家种的菜送到她家里。

  王艳苓自强自立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,而且为社会作出了贡献。她的生命没有因肢体残疾而黯淡,反而因自强不息而愈发闪亮。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[]
  • 发表日期:2018-07-24